淋雨試驗設備是一種用于模擬自然降雨、人工噴水等水環境,檢測產品防水密封性能與抗水侵蝕能力的可靠性測試設備。通過復現不同強度的涉水場景,驗證產品在雨水、噴淋、濺水等環境下是否能正常工作,是否出現結構損壞、功能失效或內部進水等問題。
近日,看到一些用戶對于淋雨試驗設備的流量和降雨量為什么不一樣?有些不太理解,本文將根據這個問題給大家整理關于在淋雨試驗設備里,“流量"和“降雨量"不是一回事,它們分別描述兩套不同的物理量,所以數值必然不同,也不能直接劃等號。
1.定義不同
流量Q:單位時間里噴頭噴出的水體積,單位常用L/min。
降雨量R:單位時間、單位受水面積上落水的深度,單位常用mm/h。
2.量綱不同
把流量換成“深度"必須引入受水面積A和時間t:
R(mm/h) = 10?×Q(m3/s) / A(m2) ×3600
同樣一臺設備,擺管半徑越大、樣品臺越大,A就越大,在Q不變的情況下R反而變小。
3.測試目的不同
流量用來校核噴嘴、水泵、管路是否達到標準給出的“水力"要求,屬于設備計量。
降雨量用來模擬自然雨強(小雨1–3 mm/h、暴雨50–100 mm/h 等),屬于環境模擬。標準(如 GB/T 4208、IEC 60529)先規定 R,再由廠家按噴頭數量、孔徑、分布面積反算出需要多少Q。
4.調節手段不同
想增大 R,可減小樣品臺直徑、增加噴頭數量或孔徑;想增大Q,只要提高水泵轉速或閥開度即可。兩者可以獨立微調,以保證雨滴速度、水滴直徑、覆蓋均勻性也符合標準。
總結來說,流量是“噴頭噴了多少水",降雨量是“樣品表面接到多深的雨",中間隔著“面積"和“時間"兩座橋,所以它們永遠不可能相等,也不需要相等。